做自主学习的“佼佼者”
发布时间: 2017-04-14 浏览次数: 319

经济管理学院 张芝颖

       “上大学不读书干什么?”前不久,一位大学教师在阅完学生期末试卷后,按捺不住心中的遗憾,因不愿看到学生辜负大好的学习时光,写了一封“爱之深、责之切”的公开信。一时间,有关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话题引发广泛热议。

       “老师讲到了哪里啊”“简直就是听天书啊”……大学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学生听不懂上课内容、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致使“瞌睡虫”“低头族”等各种现象频现。有的大学生平时松散、无所事事,以一种大学四年安安稳稳过,毕业时顺利获取文凭的心态进入大学;有的过于依赖老师的灌输,习惯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有的课上无精打采、课后收起书本,平时的课后复习及巩固消化与他无关,临近考试时才急于背诵笔记,应付考试……之所以出现此类现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学会自主学习。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在这个创新的年代,知识量呈爆炸式增长,当代大学生要想励志成才,就必须从自身出发,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既是他们的任务,又是今后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可以不断充实自我,为需要的时候储备力量。众所周知,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以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但他却对编程有浓厚的兴趣,自此自学电脑编程,为以后的传奇创业史打下了坚实基础。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经历了两次高考落榜后并未放弃,尝试各种方法,最终英语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经过努力从33分涨到93分,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古有匡衡凿壁偷光、管宁割席分坐,今有华罗庚钻研数学,杨振宁深究物理……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无论是选择创业还是在学业上深造,都需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在理想的领域内立足,进而向目标进发。就像法国作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科学家发现,人类储存在脑内的能量大得惊人,平常只发挥了极小的部分,要是人类能够发挥一大半的大脑功能,那么可以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丰富而完善的学习策略,包括记笔记、复习、做练习等,但总体上,涉猎相关内容、课后整理、复习薄弱环节策略使用不是非常普遍,自我管理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在个性发展尚处于自我统合和角色混乱阶段如果个体不能实现自我统合,就容易处于角色混乱状态,生活学习迷失方向,树立学习目标是首当其冲的。另外,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时,一方面要从爱好出发,激发求知探索欲,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求知”的愿望。另一方面要懂得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会运用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学会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远比固化的知识更重要,要努力将这种能力转化为人生旅途中不断充实、壮大自己的“取之不尽的食粮”,以及“用之不竭的源头”。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将进一步缩短,这需要个体在一生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开发自己的潜能,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不再是只看重文凭,个人的能力、特长和创新意识成为评价人的新尺度。即将步入社会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的大学生们,只有更加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力于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创新复合型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