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苑会堂第三报告厅开展集体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了集体学习。
全体人员集中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党委书记刘春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如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作出的重要部署要求,对于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了遵循。《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刘春华强调,要吃透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要深化爱国教育,筑牢民族心民族魂。要明确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要明确爱国主义教育对象,高度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加爱国情感;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仪式礼仪、重大纪念活动、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等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感情共鸣、激发爱国热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二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工作质量。要理解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亮点内容,明确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点安排,落实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践路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体系构建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基础,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各类平台载体建设力度,强化工作协同保障机制,推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三要加强劳动教育,发挥独特育人价值。要明确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充分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新形式、彰显劳动教育新价值,经常性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重点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展现劳动风采、体悟劳动艰辛、感受劳动快乐;要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在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必要的劳动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有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
刘春华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一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学生返校复学是对校园疫情防控的最大考验,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仍是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工作。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正确认识学生返校复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全面掌握学生返校复学前后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密切关注舆论焦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挺在前面,往深走一层,确保万无一失。二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落实。要认真分析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难点、特点,查找学生返校复学、考试就业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准确研判学生返校复学后学校教育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抓紧抓实抓细学生复学错峰返校各项工作,精准精确精细落实好每一个环节,确保开学平稳有序,学生安全健康。三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打好疫情防控与思想政治工作“组合拳”,在继续做好学生返校后教育管理、日常防护和健康管理等重点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方式方法,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更有成效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力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成长“不掉线”,为平稳有序推进开学复课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新闻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