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在砺学报告厅开展集体学习。校党委书记李长海作总结讲话。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党总支书记参加了集体学习。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娟作了题为《凝心聚力向复兴 团结奋斗谱新篇——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辅导报告,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科学指引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李长海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举旗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高瞻远瞩,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攻坚克难,以昂扬的奋斗姿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为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懈奋斗。
李长海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政治要求,带头学习、加强指导,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党委班子成员要按要求参加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专题学习班、读书班,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各党总支书记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学习,带头研读报告、带头学习讨论、带头宣讲传达。宣传部、组织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要扛起责任,把干部师生的学习组织好;工会(妇委会)、团委等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办公室和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及时跟踪督导,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抓好理论学习,吃透精髓要义。要把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核心内容,有重点、分层次、多渠道组织好学习贯彻。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委(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职工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日、教职工集中理论学习时间,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支部学习、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形式,“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引导党员干部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三是广泛宣传宣讲,营造浓厚氛围。要切实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宣讲,充分利用理论宣讲的新载体、新模式、新方法,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理论宣讲团成员等,深入开展面向基层、面向师生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形成党政领导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师生骨干广泛讲的宣讲局面。充分运用各级各类宣传载体和传播手段,用富有时代特色和师生喜闻乐见的鲜活方式做好学习宣传,重点宣传各单位学习贯彻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充分反映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体会和思想认识,全面体现各单位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坚持理论舆论、网上网下、内宣外宣联动,持续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强大声势。
李长海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关键就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不折不扣把党中央要求落细落小落实。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好结合文章,要与年度工作要点任务的完成结合起来,与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任务高质量完成结合起来,与推动航空内涵建设结合起来,与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结合起来。要统筹当前与长远、安全与发展等,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路径和具体举措任务,进一步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守牢安全底线,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坚定的信心决心、更踏实的工作作风,立足实际、谋划未来,凝心聚力、奋力工作,全面推进人才强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办学条件改善、开放融合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全面依法治校、党的建设等各项任务,实现学校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卓越发展。

(新闻中心 供稿)